4月初,綠色債券信用評級與
第三方認證國際經驗交流研討會在
北京金融街悄然舉行。沒有大肆的活動宣傳,僅僅幾天的活動準備期,會議現場人數已逾百人,印證了綠色債券日漸升溫。
所謂“綠色債券”,是指將募集資金用于支持符合條件的綠色產業項目的債券。與普通債券相比,綠色債券所募集資金應投入
節能環保、空氣治理與防污染、新能源、新型城鎮化等環境友好型項目,并應使項目能真正實現節能
減排等綠色目標。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首席經濟學家、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主任馬駿在會上表示,綠色債券發展的關鍵是如何保證發行綠色債券的企業真正的把所募集資金投入到綠色項目,避免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他認為,為了實現上述目標,好幾個層次都要做努力,監管層面需要制定指導性意見,要求發綠債企業進行綠色信息披露。而執行方面,需要第三方認證機構、評級機構給予監督。
那么,第三方機構和評級機構應如何對綠色債券進行監督?是否能真正起到監督作用,從而避免“綠色債券”劣幣驅逐良幣?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和權威信用評級機構有話說。
“綠色”催生第三方認證需求
2015年底,人民銀行和國家發改委的綠色
政策規范相繼落地。中國人民銀行綠色金融債券公告鼓勵申請發行綠色金融債券的金融機構法人提交獨立的專業評估或認證機構出具的評估或認證意見,國家發改委的綠色債券發行指引則尚未提及第三方認證。
盡管并未成為強制性安排,但目前為止國內發行的綠色債券中大都引入了第三方認證。浦發銀行、青島銀行引入的認證機構是安永會計師事務所;農業銀行引入的是德勤會計師事務所;首單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發行人協合風能引入的認證機構是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興業銀行則委托了中央財經大學氣候與能源金融研究中心心進行評估;此外據普華永道會計師事務所介紹,公司目前也在積極協助國內某大型金融機構開展海外發行綠債的認證工作。其他的提供第三方認證的機構還包括傳統的環境咨詢調查機構。
提到綠色債券的第三方認證,此前媒體報道中看到涉及的名詞可謂紛繁復雜,如:綠色評級、第二意見、綠色評估等等。其實,這些都屬于第三方認證的范疇。
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合伙人何琪表示,第三方認證的價值在于能大大提升綠色債券的公信力。“綠色債券在發行期和存續期都可以有第三方進行獨立鑒證,發行期對綠色債券的鑒證可幫助投資者了解綠色資金妥善運用到符合條件的項目,并幫助投資者了解發行人相關的流程和控制措施的嚴格度,而存續期對綠色債券鑒證,可以了解資金使用,以及環境效益是否符合預期。”
其實,在綠色債券方面,會計師事務所能提供的相關服務不只是認證。據普華永道會計師事務所高級經理吳倩介紹,除了認證以外,會計師事務所也可以提供前期的評估,以及安排發行的相關事宜,包括和投資人對接,還有幫助客戶更好的了解評級機構的要求和關注點。不過她也強調,在這三大類的服務中,“我們覺得做了前面兩個,可能第二個就不適合再做,或者只做第一個或者第三個,如果全做會影響一些獨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