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碳金融”發展的現實意義

2014-4-28 00:09 來源: 中國碳交易網 |作者: 張博

     “碳金融”發展能夠“盤活”環境容量,降低污染成本。通過市場機制削減污染物,在污染物削減總量控 制的前提下,利用交易“盤活”有限的環境容量。如有的老企業通過結構型或工程型的減排,在完成自身污染 物排放削減量的前提下,將其富裕的環境容量通過排放權交易出售給新建、改建、擴建的企業,同時能夠降低污染成本。通過市場化的減排激勵和排放約束相結合的 方式,引導減排成本低的企業出售富余的指標獲得收益,減排成本高的企業購買指標降低減排成本,在不增加排放總量的前提下,實現污染總成本最小化。

      “碳金融”發展能夠完善節能減排投融資體系,促進國際合作。商業銀行、投資銀行、對沖基金及證券公 司等金融機構的參與,使碳市場的容量擴大,流動性加強, 為解決節能減排的投融資奠定了基礎。以我國排放權交 易所為例,其成立伊始就積極吸引銀行業金融機構會員 作為市場流動性提供商,圍繞交易平臺完善節能減排投 融資體系。目前,中國建設銀行、中國工商銀行和渤海 銀行已經成為交易所流動性提供商會員。“碳金融”市場 體制的建立,有助于我國有序融入國際碳交易市場,規 避各種排放權交易風險,順應世界低碳經濟的總體發展 趨勢。還將消除排放交易的資金和技術轉讓障礙,加強 我國在排放交易領域的科學化運作和項目執行效率與效果的提升。

最新評論

碳市場行情進入碳行情頻道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