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衍生品撬動萬億“碳”市 巨量資金參與路徑成焦點

2021-3-15 11:48 來源: 中國經營報 |作者: 陳嘉玲

金融機構入局風險


不得不提的是,“碳中和”的實現還需要巨量資金。

據清華大學發布的《中國長期低碳發展戰略與轉型路徑研究》測算,中國到2060年實現碳中和,2020年至2050年能源系統則需新增投資約138萬億元,超過每年GDP的2.5%。

如何吸引更多資金和市場主體進入碳市場,或是全國碳市場接下來重要議題之一。

據了解,目前參與到碳市場交易當中的,主要是控排企業。

“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適當降低市場準入門檻,允許更多個人類、機構類等投資性交易主體直接參與碳排放權交易,通過交易主體多元化、參與主體差異化,著力提高碳市場的流動性和成交活躍度?!卑Q祥表示。

興業銀行綠色金融部在《全國碳市場中的碳金融產品創新及相關建議》中也提出,鼓勵有經驗的金融機構、碳資產管理公司、第三方咨詢機構甚至個人參與碳市場交易,帶動碳金融產品創新。

中國農業銀行投資銀行部在研報中指出,投行機構可以通過優化碳減排投融資安排、參與碳交易市場、創設碳衍生品對沖風險等方式助力實現碳減排目標。在碳交易市場中,投行機構可以承擔做市商角色,提高市場流動性,也可以直接參與碳減排投融資項目。

對于金融機構如何參與碳市場、助力“碳中和”等問題,中國政法大學綠色發展戰略研究員柴云樂表示,建立起適應碳中和目標的經營方式和考核機制,加快綠色信貸業務結構調整,積極探索綠色業務模式創新,提高綠色金融業務占比,建立綠色失信機制等。

此外,有受訪人士提醒金融機構參與碳市場也存在一些風險和挑戰:對碳市場交易機制和相關行業不了解,缺乏碳金融方面的專業人才等。

“隨著碳配額價格持續上漲,高碳企業的運營成本可能會增加,利潤降低。部分降碳能力不足的企業,甚至可能會造成銀行不良資產。”也有受訪投資機構人士提醒。

針對相關風險,央行研究局課題組此前的一篇論文還提到,強化對高碳產業風險敞口較大的機構和地區的建模、風險評估與披露要求,并且推動構建統一的綠色金融標準。例如,在對金融機構再貸款的操作中,設置抵押品資質和抵押率要求。

郵儲銀行研究員婁飛鵬在接受記者采訪表示,“銀行業需要對不同行業制定差異化授信政策,減少行業風險,合理制定客戶準入標準,管控客戶風險。在此過程中,平穩有序退出高碳企業貸款,減少貸款違約。”

“煤電等高碳企業也不一定違約風險就高?!敝袊顿Y協會咨詢委產融平臺綠創中心副主任郭海飛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為了防止違約,金融機構需要在審批前加大對貸款企業的盡職調查,在貸款發放后加強跟蹤管理。
1234

最新評論

碳市場行情進入碳行情頻道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