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金融機構虎視中國碳交易市場

2014-1-17 15:05 來源: 中國碳交易網


    在碳市場成為全球主流減排機制的同時,碳金融也正在變得“火熱”。根據世界銀行報告,2011年全球排放權配額交易市場中,有金融機構參與的成交額超過60%,期貨交易量超過80%,碳債券、碳基金、碳指數等一大批碳金融工具應運而生。

    目前,中國碳交易試點市場還只允許現貨交易,并沒有任何衍生產品。縱觀國際碳市場中,銀行、基金等金融機構是跨國碳交易的主要組織者,在歐美碳交易市場中,金融機構也是市場重要的參與者。

    以歐洲碳市場為例,各大銀行一開始就很自然的扮演了重要角色。當一個公司擁有碳配額或者碳負債時,它們往往有兩個選擇,一時自己成立部門管理其碳業務;二是委托與它們有業務往來的銀行代為操作。

    如果碳資產較多的公司,它們往往會自己成立專門的部門;而一些比較小的公司,則與銀行合作,這樣銀行就自然而然的進入了碳交易體系中。

    另外,提供碳金融的金融機構,包括以碳信用作為標的的低碳項目進行放貸的金融機構,必須能夠對沖其風險。事實上,這意味著需要允許交易者進行期貨交易。

    一方面,開展碳交易權期貨及衍生品交易,可以提供高效的信息交流平臺,形成公開透明的交易價格,既方便買賣雙方尋找交易對手,也為相關企業的排放權現貨交易提供權威公正的定價機制;另一方面可為相關現貨企業提供有效的避險工具,由于排放權項目建成以后需要運行較長時間,在此期間所產生的減排量價格也在不斷變化,通過碳排放權衍生品交易可以有效規避價格風險。

    碳市場機制下通過必要的金融創新,既可實現減排資金投入的社會化融資和有效的風險管理,也能對減排財務負擔在較長時間內進行分攤。目前,中國的幾大環境交易所正試圖讓監管機構松口、一些金融機構也正在研究碳期貨。

最新評論

碳市場行情進入碳行情頻道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