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24 16:11 來源: 中國碳交易網
在全球碳市場中,中國是全世界核證減排量(核證的溫室氣體減排量CER)一級市場上最大供應國。據聯合國CDM項目執行理事會數據,截至11月25日,中國已注冊項目671個,占總數35.15%,已獲得核發CER 1.69億噸,占核發總量47.51%,項目數和減排量均居世界首位。
然而,中國目前處于國際碳市場及碳價值鏈的低端位置,并沒有話語權,不得不接受外國碳交易機構設定的較低的碳價格。當國際碳市場價格下滑時,中國企業在CDM項目建設周期中還承擔著違約風險。
目前我國碳資本與碳金融發展落后,不僅缺乏成熟的碳交易制度、碳交易場所和碳交易平臺,而且沒有碳掉期交易、碳證券、碳期貨等各種碳金融衍生品的金融創新產品以及科學合理的利益補償機制。這使中國面臨著全球碳金融及其定價權缺失帶來的嚴峻挑戰。因此,中國在新的全球碳金融框架下爭取主動權刻不容緩。
中國于去年成立三家碳排放權交易所,分別是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北京環境交易所和天津排放權交易所,碳交易尚處于起步階段。目前,我國相關部門及機構已開始著手探索符合中國國情的碳交易路徑。
期貨主要作用之一是套期保值,如果國內CDM項目企業可以參與二氧化碳減排量期貨或期權交易,就能更加主動地對碳價格進行風險控制。陸豐表示,雖然現階段上市相關期貨品種可行性較差,但目前上期所正在著手開展排放權期貨交易品種的創新設計,并在今后適當的時機和政策環境下,推出符合市場需求的排放權期貨交易品種。(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