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碳金融法制借鑒

2014-7-4 14:58 來源: 中國碳交易網 |作者: 張博

       赤道原則:項目融資領域的國際借鑒在國際項目融資領域,大型跨國銀行通過采納赤道原則,③完善環境風險管理的組織架構、業務流程和信息支持系統,加強對融資項目環境風險的審慎調查,既提高了融資效率,增加了信貸安全性,又把可持續發展的價值導向融入經營戰略和風險管理。2007年7月,國家環保總局、中國人民銀行、銀監會三部門聯合發布的《關于落實環境保護政策法規防范信貸風險的意見》,被稱為“我國現階段綠色信貸的基礎文件”,并取得初步成效。但由于該文件出臺時間不長,金融機構對信貸業務的環境風險了解不深、認識不足,內部控制機制相對薄弱,距離真正嚴格信貸管理以支持碳金融發展的要求還很遠。因此,應當對該文件加以細化和完善,根據項目不同階段的信貸需求提供不同的信貸產品:如對效益好、講誠信的綠色信貸項目所需貸款,根據信貸原則優先安排、重點支持;對資信好的自主創新碳交易產品生產企業優先核定授信額度,及時提供多種金融服務;對項目回收期長的重點碳減排項目提供全程的金融服務。

       市場搭建:多層次碳金融交易的國際經驗中國應借鑒國際經驗,積極研究國際碳交易和定價的規律和制度,建設多元化、多層次的碳交易平臺。開展項目融資、風險投資和私募基金等多元化融資方式,豐富市場結構,實現碳交易的規模效應;著手設立中國CDM基金,加快開發各類支持低碳經濟發展的碳金融衍生工具,開展碳掉期交易、碳證券、碳期貨、碳基金等各種碳金融產品的創新與服務,提高低碳資源的配置效率,豐富金融調控手段,提升我國在全球碳交易市場上的定價能力,并依托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定位,加快構建中國國際碳金融交易市場。(完)

最新評論

碳市場行情進入碳行情頻道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