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黨中央從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戰略高度出發,作出在我國風沙危害和水土流失嚴重的西北、華北北部、東北西部建設“三北”防護林體系工程的重大戰略決策,正式啟動“三北”工程建設,建設期為1978—2050年,分三個階段、八期工程。1989年,《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總體規劃方案》(以下稱1989年版《規劃》)發布實施。經過40多年持續推進,“三北”工程已完成兩個階段、五期工程,累計完成營造林保存面積4.8億畝,工程區森林覆蓋率從1977年的5.05%增至13.84%,創造了舉世矚目的生態奇跡,鑄就了“艱苦奮斗、無私奉獻、鍥而不舍、久久為功”的“三北精神”。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實地考察荒漠化防治情況,就“三北”工程建設和荒漠化防治、防沙治沙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中央持續加大“三北”等重點生態工程建設力度,推進科學化、規模化治沙,實現了從“沙進人退”到“綠進沙退”的歷史性轉變。但“三北”地區沙化土地面積大、分布廣、程度重、治理難的基本面尚未根本改變,主要表現在沙源地分布廣泛、防沙治沙任務繁重艱巨、沙區水資源供給矛盾突出、不合理的人為活動仍然存在、氣候變化風險不容忽視、系統治理還有差距等。
2023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在
內蒙古考察并主持召開加強荒漠化綜合防治和推進“三北”等重點生態工程建設座談會,強調實施“三北”工程是國家重大戰略,深入推進“三北”等重點生態工程建設,事關我國生態安全、事關強國建設、事關中華民族永續發展,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崇高事業。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林草局會同有關部門圍繞中央對“三北”工程的戰略定位和最新部署,系統謀劃新時代“三北”工程建設思路,對《規劃》作了全面修編。
與1989版《規劃》相比,重點作了五方面修編:一是將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北”工程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貫徹落實到《規劃》中。二是突出防沙治沙主攻方向,豐富了林草覆蓋率、沙化土地治理等指標。三是落實聯防聯治要求,適當擴大了工程建設覆蓋區域。四是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拓展了退化草原修復、沙化土地治理、濕地保護修復、光伏治沙等重點任務。五是強化規劃落實,完善了工作協調、要素保障等支持
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