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市入選深化氣候適應型城市建設試點名單,截至目前這項試點工作進展如何?接下來計劃如何進一步增強適應氣候變化能力? ...

2025-4-29 11:02 來源: 海口市生態環境局 |作者: 宋延巍

近年來,海口市按照省委、省政府關于應對氣候變化相關決策部署,將氣候適應型理念深度融入城市發展建設中。2017年2月,海口被確定為氣候適應型城市建設試點;2024年5月,海口入選國家深化氣候適應型城市建設試點。主要任務充分利用熱帶海洋氣候、綠色生態資源以及自貿港政策等優勢,探索南方熱帶濱海型島嶼城市在應對氣候變化工作中的實踐經驗。

試點以來取得一系列成績。海口市《以綠色低碳發展推進氣候適應型城市建設》入選2024北京接訴即辦改革論壇我省唯一案例;氣候韌性社區北港島和榮山寮實踐探索備受國際、國內關注;通過打造適應氣候變化的南方熱帶濱海城市實踐,助力海口在國際舞臺展示中國參與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海口方案”。

一、試點工作進展情況

(一)做好氣候適應型城市頂層設計。一是建立健全由市政府統籌、市相關部門分工負責的工作協調機制。二是出臺《海口市深化氣候適應型城市建設試點實施方案》,明確完善城市適應氣候變化治理體系等12項重點工作任務,打造4類試點示范工程,推動將適應氣候變化工作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目前,我市全方位推進12項重點工作任務,同時在重點領域、園區試點、熱帶高效農業、社區氣候風險評價示范打造上也有階段性進展。三是優化城市適應氣候變化空間布局。《海口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已經國務院批復實施,規劃中明確了我市自然災害風險、生態空間格局、公共基礎設施建設、防災減災救災設施等空間布局。

(二)加強城市適應氣候變化能力建設。一是提升防洪(潮)排澇保障水平,2024年投資約2.9億元,完成長濱路等7個積水點改造項目,解決8個易澇積水點問題。二是持續加強供電、供水、排水等城市生命線系統建設,實現極端天氣重要基礎設施安全運行。三是加強海南能源交易大廈等重大工程節能低碳和氣候適應型建設。

(三)推進清涼城市試點建設工作。結合海口熱帶濱海城市氣候特點,借鑒新加坡等地清涼城市建設經驗,打造清新涼爽、和諧宜居的“清涼城市”。2024年,海口市“口袋公園”數量累計達到174個。

(四)分領域推動綠色低碳轉型。一是強化工業綠色轉型,累計創建國家級、省級綠色工廠24家,海口高新區入選國家減污降碳協同試點。二是推進農業減污降碳,我市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為87.85%。三是推動綠色交通,2024年推廣新能源汽車8.2萬輛、同比增長22%,市場滲透率達57%,保有量占全市汽車保有量的20%。公共領域全市1942輛公交車清潔能源占比達88.9%。四是在全國率先推行全面禁塑,重點行業場所生物降解塑料替代品占有率84.8%,云龍生物降解塑料制品產業集聚地有13家企業投產,年產能約8.8萬噸。五是推行綠色建筑。2024年,海口綠色建筑總面積約702.23萬平方米,占民用建筑總面積比例約為90.4%。

(五)推動氣候適應型特色產業。建立健全氣候適應型地理標志產品發展機制,以“椰城香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為標志,形成海口熱帶特色高效農業產業鏈。依托海口濱海岸線優勢,將萬綠園、世紀公園等城市地標串珠成線,建成云洞圖書館和天空之山兩個高品質濱海驛站,推動帆船帆板、沙灘排球等親水運動和濱海文旅產業蓬勃發展。

(六)科學應對“摩羯”臺風。2024年有效應對最強秋臺風“摩羯”正面襲擊,有序啟動“六停”措施,緊急轉移安置群眾13.8萬人,全市無一小區被淹、無一在建工地發生重大險情,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災后第一時間制定恢復方案,組建交通、供電、供水等共11個專項小組,抓緊修復受損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和民生設施,10級風圈離開29小時主城區500條道路全面搶通,7天商超市場全部恢復,海口適應氣候能力進一步提升。

二、下一步工作

我們將認真貫徹落實國家、省、市有關要求,加快推進深化氣候適應型試點城市建設,進一步加強試點工作的組織指導、創新工作思路、加強風險評估體系建設,不斷推進城市韌性可持續發展,健全政府、企業、社區和居民等多元主體參與的適應氣候變化管理體系,助力生態文明建設和美麗中國建設。

最新評論

碳市場行情進入碳行情頻道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