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氣候變化上升為國際熱點的背景下,構建
碳排放交易
市場,引導社會各層面主動參與溫室氣體
減排,是實現氣候改善、生態補償和低碳發展最有效的途徑。作為世界第二大溫室氣體排放國和全球開展與實施清潔發展機制項目(英文簡稱
CDM項目)最多的國家,我國的固碳能力和減排空間都十分巨大,構建適合我國國情的
碳交易市場體系是改善氣候環境、實現生態補償和自然和諧的需要,同時也是順應國際發展形勢、完善
碳匯及
碳金融體系的需要;更是推動企業
節能減排、實現經濟綠色低碳和可持續發展的需要。
推進森林生態服務市場化的需要。氣候變化正深刻地影響著全球社會經濟的發展,我國自然也無法回避其帶來的不良影響。通過構建碳交易市場,能有效引進國內外的先進技術和資金支持,推動
CDM項目和國內林業碳匯項目的發展,提高森林經營管理水平和森林覆蓋率。同時,碳交易市場還能將森林的固碳能力變成一種可交易的商品,實現森林生態效益的市場化和貨幣化,解決目前森林生態補償標準單一、補償金額不足的
難題,為探索未來森林生態效益補償體系,促進林業發展機制創新開辟了新途徑。
推動金融市場多元化發展的需要。隨著社會文明和經濟發展的推進,人們逐漸意識到發展綠色經濟和
節能減排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各國紛紛建立和完善以持續及低碳發展為主題的碳交易體系,如歐盟排放交易體系、英國排放交易體系、日本自愿排放交易體系等。從這些國家的發展經驗來看,碳交易體系能有效拓寬金融服務范圍、完善金融服務體系。隨著碳交易市場的逐漸成熟,碳匯融資項目、碳匯理財產品、碳匯期權期貨交易等一系列碳金融產品應運而生,這對金融產品創新和金融市場的多元化發展有巨大的推動作用。
實現經濟低碳可持續發展的需要。高效的碳交易市場在對森林的正外部性提供一定生態補償的同時,也對污染企業的負外部性進行糾正。總量限制下的
碳配額交易可以將企業的碳排放行為變成企業運營的內部成本,從而形成倒逼機制,推動企業履行社會職責,進行節能減排創新和產業結構升級。這不僅為企業的長久發展積蓄實力,也為區域經濟的綠色低碳發展提供了有效保障。由此可見,一個成熟的碳交易市場能夠帶來巨大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在推進社會節能減排,維持經濟、環境和諧發展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