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化對漁業和水產養殖業的潛在影響有哪些?

2015-1-9 08:39 來源: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

氣候變化對漁業和水產養殖業的潛在影響有哪些?

       由于世界上依賴魚類和海鮮消費的國家中,有70%都來自SIDS,僅靠減少排放并不足以確保SIDS未來魚類的充足供給。

       SIDS所面臨的環境威脅也正是我們所有人面臨的威脅。但是大經濟體,因其規模之大,與小經濟體相比,能夠更好地掩蓋自然資源枯竭所帶來的影響。然而,如果人類的經濟增長繼續以自然環境為代價,我們也將會強烈地感受到SIDS正在遭受的氣候變化和環境質量下降所產生的影響。

       現有的經濟模型已經使SIDS在經濟和環境上處于現今如此脆弱的狀態,維持這種方式只會給他們帶來暫時繁榮,卻造成永久災難。

       這就是為什么SIDS開始向藍-綠色經濟轉變邁出第一步,這將提高他們應對氣候變化的能力,促進經濟持續全面發展。SIDS引導能源行業向可再生能源轉變就是推動創新和變革的最好例證。石油進口成本和占GDP70%之多的債務,使SIDS極易受到燃料價格波動的影響。在太平洋島嶼國家,平均20%的家庭收入用于能源消費。

       很多SIDS正在國內發展太陽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以開發更具可持續性的電力供應系統。通過“人人享有可持續能源”行動,SIDS正在不斷擴大他們的可再生能源產業,到2030年,將通過應用現有的效費分析技術,來提高可再生能源的調度、覆蓋面以及使用效率。

       2014年9月在薩摩亞召開的SIDS第三屆國際會議上,SIDS政府和人民將會重申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承諾。他們呼吁更多的物資與支持,使他們能夠大規模地實施這一承諾,以徹底改變他們的命運。

       為響應這一呼吁,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正在為SIDS籌備《生態系統服務估值和核算指導手冊》以及《全球環境展望報告SIDS版》,這兩者都明確指出,自然資源管理是否到位會直接影響經濟,是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基石。

       為促進SIDS向藍-綠色經濟過渡,需要重新定位投資方向,加快當前公有和私有行業的資金流向重點優先領域。SIDS在這一轉型中扮演著關鍵角色。從評估和管理諸如漁業等自然資源,到合理激勵方案落實到位,實現向可再生能源的轉型,使得每個島嶼國家都能逐歩推進國家可持續發展目標。

      對于世界上其他國家來說,支持SIDS這一轉型之旅,也為其自身提供了一次史無前例的機會,即成為探索全新社會經濟問題解決方案的一員,而這些方案又適用于更廣泛的背景和更大的經濟體。總之,我們應將SIDS視為我們大國家的縮影,不退縮,并且支持他們同威脅抗爭,畢竟這些威脅,總得說來,并非他們一手所為。(完)

最新評論

碳市場行情進入碳行情頻道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