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低碳科技創新助力生態環境保護,重慶具體是如何做的?

2023-10-11 15:50 來源: 華龍網

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綠色低碳科技創新助力生態環境保護,重慶具體是如何做的?近日,華龍網記者實地探訪重慶合川區、渝北區等多家企業看到,多種高科技正在被運用于環境污染整治中,比如科技裝置捕集二氧化碳、“星空地”一體化遙感綜合監測系統、VOCs深度治理……“科學治污”優勢突顯。

“科技治氣”:“碳捕快”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超90%

10月8日,走進位于合川區的遠達環保科技公司原煙氣凈化重視試驗基地,記者看到,高聳的鋼鐵管柱區內,工作人員正在對基地研發的二氧化碳捕集裝置進行檢測。

這是該公司自主研發的二氧化碳捕集裝置,它可以將工業過程中產生的二氧化碳捕集下來,然后進行封存或加以利用,從而避免或延緩二氧化碳進入大氣。該公司副總經理吳其榮介紹,這套裝置初步建成運行時間是2010年,“當時是國內首個萬噸級的燃煤電廠二氧化碳捕集裝置,經過10多年的改造,我們采用的吸收劑和捕集工藝都得到了提升。企業生產過程中,通過這套裝置可以使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少達到90%以上,捕集處理得到的液態二氧化碳純度達99.9%,是名副其實的‘碳捕快’?!?/div>

捕集處理后的高純度二氧化碳又被如何利用?吳其榮介紹,在合川雙槐電廠,這套裝置一年可“捕捉”二氧化碳上萬噸,捕集后的二氧化碳可廣泛用于農業生產、食品加工、石油開采等領域,“例如,可以用于制作氣肥,提升植物的光合作用,以提高農作物產量。”

除此之外,長安汽車VOCs治理也是重慶探索利用環??萍贾卫砉I廢氣的縮影。

過去,汽車在生產過程中會產生大量污染物,特別是在涂裝車間,噴淋清洗車身時會產生廢水,磷化所使用的磷化劑會形成廢渣,噴密封膠PVC、噴罩光漆甚至噴漆后的車體烘干會形成大量廢氣。采用VOCs末端治理技術后,各個車間在生產過程中排放的廢氣,會被統一輸送到大型容器里,并吸附、濃縮在一種名為沸石的礦石上。接著,管理人員將天然氣接進容器內并引燃,可以直接焚燒有害氣體,將其無害化處理,最后排放出去的就成了殘留的水蒸氣和二氧化碳。目前,依托該技術,長安汽車渝北工廠的廢氣排放量降低90%以上。

“科技護水”:“星空地”一體化遙感監測

一位工作人員操作無人機飛到水面之上,而另一側,地基高光譜遙感數據也實時傳送,與此同時,多組數據正在通過高分衛星影像傳輸到監測系統。10月8日,一場水生態環境質量快速監測演練在兩江新區棕櫚泉生態公園進行。

這套系統是“星空地”一體化生態環境遙感綜合監測系統,由重慶市生態環境科學研究院和中國科學院重慶綠色智能技術研究院共同研發。“星”即衛星遙感、“空”即無人機、“地”為地基高光譜設備,三合為一,實現水生態環境質量不間斷實時監測。

“針對水環境可遙感監測葉綠素、黑臭水體、水華等,準確率達到80%左右”,重慶市生態環境科學研究院高級工程師廖偉伶告訴記者。這一技術,被應用到包括跨界斷面考核仲裁、飲用水源地安全、突發水污染事件應急、環境容量與承載力評估等,節約了人力物力成本的同時,有效地提高的監測頻率的同時也覆蓋了更廣的監測范圍。

“此前,水質監測主要依靠人工采樣與實驗室分析,耗時長,頻次低,類似位于懸崖峭壁邊采樣點位還得依靠船只前往,更有一些人為很難到達的地方,”廖偉伶:“目前這一技術已應用到梅溪河、大寧河、璧南河等多個流域,有效提高了生態環境質量監測的時效性,滿足生態環境監測管理的大尺度、高便捷、快響應的要求?!?/div>

重慶市生態環境局科技標準處處長張懿表示,下一步,我市生態環境科技工作將圍繞“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目標,支撐“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的要求,堅持“四個面向”,加強跨部門多學科協同攻關,不斷完善“科學治污、精準治污、系統治污”生態環境科技創新體系,加快推進實用技術和“拳頭”產品的研發和推廣應用,增強生態環境科技創新能力,服務我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最新評論

碳市場行情進入碳行情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