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并不將“減碳”看作成本,而是一種新模式的探索
不過,許浩告訴 36 氪,騰訊并不將“減碳”看作成本,而是一種新模式的探索。
“大家印象里的溫室氣體
減排,很多等同于以前所講的的‘環保’,也就是企業需要直接承擔更多的排污、排碳成本,但溫室氣體減排是能夠帶來許多效益的。”許浩表示。
幫數據中心提高能效,就是有明確商業模式的典型案例。比如提高數據中心的PUE(核心能耗指標,指數據中心總能耗/IT設備能耗),在
節能的同時也在減排,企業還省下許多成本,只要能達到合適的投資回報率,那就是雙贏局面。
2月22日,騰訊云“儀征數據中心”分布式光伏項目正式并網發電,裝機容量為12.92MW,每年發電量會超過1200萬度,可以減少1萬噸二氧化
碳排放量。
儀征數據中心是騰訊在華東最大的自建數據中心,2020年開服,計劃部署超過30萬臺服務器。此次分布式光伏項目為數據中心自用,屋頂的2.8萬塊光伏組件產生的
電力,會用于數據中心的服務器、空調系統開銷。
騰訊儀征數據中心采用分布式光伏,屋頂的光伏組件可以產生電力。
要實現
碳中和,僅靠
政策強行驅動,難以形成生態,商業才是可持續的道路。騰訊的目標,也遠不止是讓自己達到碳中和。
“想象一下,如果2060年真的實現碳中和,我們的生活肯定會大變樣——汽車可能都是電動的,廚房里用的是可再生燃料……這是經濟結構產業的大轉型,沒法靠法律
法規或純工藝來實現,就得靠商業化。”許浩表示,“對騰訊來說,這里面的機遇也遠大于挑戰。”
正如騰訊創始人馬化騰在《騰訊碳中和目標及行動路線報告》開卷語所說的一樣,這只是一個起點。
以下為36氪與騰訊可持續社會價值事業部副總裁許浩的對話實錄,經編輯整理:
節能、綠電兩手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