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100年來中國年平均氣溫明顯增加
在全球變暖背景下,近100年來中國年平均氣溫明顯增加,達到0.5~0.8℃,比同期全球增溫平均值略高。近50年增暖尤其明顯,主要發生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后。近100年中國年降水量變化趨勢不顯著,但地區差別和長期波動較大。近50年來中國主要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的頻率和強度出現了明顯變化。華北和東北地區干旱趨重,長江中下游流域和東南地區洪澇加重。1990年以來,多數年份全國年降水量均高于常年,出現南澇北旱的雨型。
據氣候模式預測,未來100年全球氣溫將升高1.4~5.8℃,全球特別是北半球中高緯度地區的降水量將增加。未來中國氣溫增加明顯,降水量也呈增加趨勢。與2000年比較,2020年中國年平均氣溫將增加1.3~2.1℃,2050年增加2.3~3.3℃。預計到2020年,全國平均年降水量將增加2~3%,到2050年可能增加5~7%。未來中國的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發生頻率可能增大,將對經濟社會發展和人們生產生活產生很大影響。
氣候變化及其影響是多尺度、全方位、多層次的,正面和負面影響并存,但負面影響更受關注。全球變暖對許多地區的自然生態系統已經產生了影響,如海平面升高、冰川退縮、凍土融化、河(湖)冰遲凍與早融、中高緯生長季節延長、動植物分布范圍向極區和高海拔區延伸、某些動植物數量減少、一些植物開花期提前,等等。氣候變化對我國國民經濟的影響可能以負面為主,將使我國未來農業生產面臨以下三個突出
問題:農業生產的不穩定性增加,產量波動大;農業生產布局和結構將出現變動,作物種植制度可能發生較大變化;農業生產條件改變,農業成本和投資大幅度增加。氣候變暖將導致地表徑流、旱澇災害頻率和一些地區的水質等發生變化,特別是水資源供需矛盾將更為突出。與高溫熱浪天氣有關的疾病和死亡率可能增加。氣候變暖引起的海平面上升還將嚴重影響到沿海地區的社會經濟發展。
目前對氣候變化及其影響的基本事實已得到國際社會和科學界的廣泛認同,但對于氣候變化的原因與未來氣候變化趨勢的預測及其影響的認識尚存在許多不確定性,仍需進一步加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