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PMR項目中的R指的是“Readiness(準備)”,如何定義一個企業已經為碳
市場做好了準備?
Dirk Forrister:我認為對一個市場來說,“Readiness”意味著擁有
碳市場所必須的工具、技能和管理能力,能夠讓企業自信的參與到碳市場中。企業會愿意承擔自己的環境責任,但也會想要尋找節約資金的可能,畢竟減少排放是要付出成本的。而另一些企業發現,一旦這個市場啟動并運作起來,事實上他們可以在其中盈利。所以,一些企業能夠省錢、一些企業能夠賺錢,對雙方來說都有經濟效益,這就是這個市場準備好了。
對企業來說,企業的類型不同可能準備程度也不一樣。對大型企業而言,首先要管理一個團隊。這個團隊要了解所有碳市場所涉及到的必要方面。比如,要有人了解環境
法規,通常是法務部門;要有人理解如何
減排,那是工程部門;要有人理解財務,那是會計部門;要有人理解市場手段,比如如何在交易所處理交易。所有的這些組成一個團隊,共同構建一個規范的基礎來參與到市場中。
而對那些小一點的企業來說,有時他們與大的企業合作來獲得這些能力,同樣可以很好的參與到市場中。
你之前到過
深圳、廣東、上海、
北京、天津幾個試點,與當地的企業進行了交流,感覺中國企業的準備程度如何?
Dirk Forrister:我覺得有一點對這所有的五個試點來說都是一樣,就是企業準備程度的差異性。有些企業有很豐富的
CDM項目經驗,所以他們知道碳市場是怎么樣的,只是用一種新的方式參與。但同時,也有很多對此毫不了解的公司,不明白為什么
ccer可以幫助他們省錢,為何他們要交易這種減排量,所以確實有較大的差距。
同時,地區間的差異也很大,這主要是由市場處在不同的階段決定的。當我們去深圳和廣東的時候,這兩個市場還沒有啟動,企業不知道碳市場到底是怎么樣的,他們的角色和政府的角色分別是什么,所以,他們有更多非常基礎的
問題。
而我們去上海的時候,市場很快就要啟動了,因為上海市發改委和企業做了大量的交流和對話,所以企業非常清楚事情進展到了什么地步。等到現在來到北京、天津,這兩個市場已經啟動,企業更了解整個系統,想要知道則是我們到底可以用這個市場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