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河南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官方網站!
出汗多、溫差大,夏季血壓為何 “不聽話”?
作者:河南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來源:河南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發布時間:2025-06-23 09:12:35瀏覽:205

當蟬鳴爬上樹梢,空調房與烈日開啟 “拉鋸戰”,老年朋友的血壓正經歷一場隱秘的 “夏日大冒險”。

近日,我院老年醫學科接診了這樣一位患者:72歲的李大爺,一向身體硬朗,按時服用降壓藥,自認為血壓控制得不錯,直到有一天,他突然感到頭暈目眩、一側肢體無力,家人緊急將他送到醫院。經檢查,李大爺血壓相較平時過低,腦部血管因血流灌注不足,引發了分水嶺腦梗死。幸運的是,經過積極治療,李大爺病情逐漸穩定。但這個病例,也給我們所有人敲響了警鐘:夏季血壓不穩定,稍不注意,就可能引發嚴重的心腦血管疾病。

 

血壓“過山車”:夏日血管的三重挑戰

為什么高血壓的李大爺血壓會變低呢?

人體的血管就像彈性水管,而血壓是水管里流動的水壓。夏季氣溫攀升,血管如同被曬軟的橡膠管,自動“擴張”,外周阻力減小,血壓自然降低。但這只是第一關,更危險的挑戰還在后面。

當我們在空調房(18℃)與烈日下(38℃)反復穿梭,血管就像遭遇“冰火兩重天” 的 “變臉大師”,收縮與舒張功能徹底紊亂,加上夏季出汗多,若沒及時補水,血液會變得像濃稠的“芝麻糊”,流動阻力增加。這三重壓力下,血壓時而飆高如同坐過山車沖頂,時而驟降仿佛跌入深谷,稍有不慎就會觸發心腦血管“警報”。血壓過高會撐破腦血管引發腦出血,血壓過低則會讓大腦出現供血不足,像李大爺那樣誘發腦梗死。

 

科學“控壓指南”:從檢測到生活全攻略

01

血壓監測:給血管安裝“實時監控”

建議每天早晚各進行一次血壓測量,就像給身體做“每日安檢”。測量前需靜坐5-10分鐘,平復呼吸和情緒,確保數據真實可靠。準備一個血壓記錄本,用折線圖記錄血壓變化,不僅能直觀觀察趨勢,還能為醫生提供精準的診斷依據。

02

用藥管理:專業護航 拒絕“擅自行動”

降壓藥是控制血壓的 “主力軍”,但調整用藥必須 “聽指揮”。切記不可因血壓降低就擅自停藥或減量,否則可能引發血壓“報復性反彈”。若發現血壓持續異常,應立即攜帶血壓記錄就醫,醫生會根據個體情況,或是減少藥物種類、降低劑量,或是更換為長效平穩的 “控壓衛士”,讓血壓保持在安全區間。

 

生活細節:打造血壓的“避暑山莊”

在生活中,也要全方位為血壓創造穩定環境。

首先是補充水分,每天要保證1500—2000毫升的飲水量,少量多次飲用,不要等口渴了才喝水;

 

在空調使用上,進出房間時稍作停留,給血管緩沖適應的時間;

 

運動選在清晨或傍晚,打打太極拳、散散步,既能鍛煉身體,又不會讓血壓過度波動;

 

飲食堅持清淡少鹽,多吃蔬菜水果,控制高脂、高糖食物的攝入。

 

這個夏天,讓我們用科學知識武裝自己,做好血壓監測,規范用藥,養成健康生活習慣。只有這樣,老年朋友們才能平穩度過血壓波動的 “多事之夏”。守護心腦血管健康,安度清涼一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