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河南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官方網站!
十年禁錮終止!這場手術讓患者重獲“自由”
作者:河南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來源:河南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發布時間:2025-06-09 09:28:28瀏覽:251

十年,是一個刻度,記錄著帕金森病患者與病魔的漫長較量;一場手術,是一束曙光,驅散了籠罩生命的陰霾。近期,河南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神經外科團隊,為一位患病十年的帕金森患者重啟“生活按鈕”。

今年56歲的劉姨,與帕金森病纏斗整整十年。起初,輕微的手抖、步伐遲緩并未引起他的重視,直到病情如潮水般蔓延——肢體僵硬逐漸加劇,雙手抖得拿不住碗筷,雙腿像灌了鉛般沉重,連簡單的站立都變得異常艱難。長期依賴藥物治療的他,隨著病情進展,藥效也漸漸“失靈”,生活質量一落千丈,日常起居全靠家人照料,這讓他倍感煎熬。

 

經多方打聽,滿懷希望來到我院神經外科,主治醫師任虹宇為其進行全面的術前評估,結合其病情特點,制定了腦深部電刺激術(DBS,俗稱腦起搏器)的手術方案。在多學科團隊的緊密配合下,手術精準植入電極。術后一個月,隨著腦起搏器順利啟動,神奇的一幕發生了:劉姨原本僵直顫抖的四肢漸漸平穩,試著緩緩起身,竟能獨立邁出步伐!這個曾經被疾病禁錮的身軀,終于重獲“自由”。

任虹宇表示,腦深部電刺激術通過植入電極,精準調控腦內神經核團,能有效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運動癥狀,提升生活自理能力。這場手術不僅是醫學技術的勝利,更是醫患攜手對抗病魔的動人篇章,為無數帕金森病患者點亮了康復的希望之光。

 

 

帕金森病誤區大揭秘:這些坑你別踩!

誤區一:手抖≠帕金森病!

很多人一看到手抖就緊張兮兮,以為患上了帕金森病。但其實,手抖可能是身體在"加戲"。

比如:甲亢患者會抖得像篩糠,喝多咖啡會抖得像觸電,甚至緊張時也會抖出節奏感。

真正的帕金森患者不僅僅是抖,還有一種帕金森病是不抖的,還可能像機器人一樣僵硬,走路像開了0.5倍速,甚至出現便秘、嗅覺失靈這些“隱藏劇情”。所以下次手抖別慌,先找找其他原因。

 

誤區二:早期不用吃藥?等病情惡化會后悔!

有些患者覺得早期癥狀輕,不用吃藥,結果錯過了"黃金治療期"。這就像大腦里的“多巴胺工廠”要慢慢倒閉了,早期藥物能像臨時工一樣頂班生產,延緩病情惡化,等到工廠徹底破產再吃藥?那只能靠“代購”進口多巴胺,效果還打折扣!記住:早治療=開外掛,晚治療=地獄模式。

 

誤區三:自己隨意調藥量?小心副作用找上門!

有的患者吃藥就像玩 "老虎機",癥狀輕了就猛減量,嚴重了就狂加量。這種做法是在拿自己的健康開玩笑!左旋多巴這類藥物可是“傲嬌小公主”,吃少了沒效果,吃多了會引發“蹦迪”副作用(異動癥),必須由醫生當專屬管家精準調配:帕金森藥不能涮火鍋,得吃米其林套餐——精致、定量、分時段

 

誤區四:手術要等晚期?早中期介入效果更佳!

部分患者非要等到藥效全無、抖成"縫紉機"才考慮手術,結果肌肉僵得像凍肉,連手術床都躺不上去。其實當藥物出現"開關效應"(一會兒能走、一會兒變木頭人)或異動癥時,就該考慮手術了。研究顯示,早、中期手術能延長15年高質量生活,晚做不如早做。

 

誤區五:運動沒有用?太極大師都要急得跳腳!

有些患者確診后直接開啟“樹懶模式”,結果肌肉越來越僵硬,像個 "木頭人"。其實,運動對帕金森病患者非常重要!

打太極能讓你變身武林高手,游泳能解鎖人魚形態,連廣場舞都能把顫抖變成炫技!研究顯示,堅持運動的患者能比那些久坐不動的人晚5年坐輪椅。想象一下:別人抖得像篩糠,你抖得能搖出花式雞尾酒,這就是差距!

 

誤區六:偏方治百病?別拿自己當 "神農" 試藥!

從 "吸煙預防帕金森病" 到 "蝎子泡酒治病",民間偏方簡直比玄幻小說還離譜。有人聽說吸煙能預防帕金森,結果肺先舉了白旗;有人猛灌綠茶,喝到失眠心悸。記住:真正有效的“偏方”在醫生的處方里,不在隔壁大媽的聊天群里!

 

正確的“通關攻略

1. 多巴胺外賣員:遵醫囑定時定量吃藥,讓藥物像外賣小哥精準投遞多巴胺。  

2. 大腦健身房:每天30分鐘運動,把僵硬的肌肉練成QQ糖。  

3. 手術輔助包:中晚期患者可考慮腦起搏器,但記得術后仍需吃藥保養。  

4. 癥狀日記本:記錄每天狀態,比寫情書還認真,方便醫生調整方案。 

 

帕金森病就像一場持久戰,科學治療是武器,樂觀心態是護甲。避開這些坑,你照樣能活成公園里最靚的太極大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