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歲的侯先生,4個月前因反復惡心嘔吐、體重驟降來到我院普通外科胃腸病區門診就診,經檢查確診為胃竇低分化腺癌伴幽門梗阻,且腫瘤已侵犯腸系膜上動脈,失去根治性手術機會。與患者及家屬商量后,該科副主任醫師石明亮為侯先生實施腹腔鏡胃空腸吻合術緩解幽門梗阻,后續行輔助化療2周期。
然而1個月前,侯先生突然出現濃茶色尿、陶土樣便,全身皮膚發黃并且瘙癢,上腹部可觸及明顯包塊。抽血檢查發現患者總膽紅素飆升至286μmol/L,腹部CT顯示胃竇部腫物侵犯肝門膽管,導致肝內外膽管擴張。
面對“癌腫堵塞膽道+肝功能衰竭” 的雙重危機,該科立即組織多學科診療團隊評估:因幽門梗阻導致胃鏡無法通過,傳統膽道支架置入術行不通,可以采用彩超引導下經皮肝穿刺膽道引流管(PTCD)治療。不僅可以實時觀察膽管分支,避免損傷門靜脈,還無輻射暴露,可以為患者爭取更多的治療時間。最終,團隊決定行創傷較小的彩超引導下經皮肝穿刺膽道引流管治療,置入外引流管。術后,引流出的膽汁如墨綠色粘稠液,從最初的600ML/日逐漸減少。一周后,患者黃疸指標和肝功能恢復正常,為后續化療重啟打開了通道。
什么是經皮肝穿刺膽道引流術
彩超引導下經皮肝穿刺肝膽引流術借助彩色多普勒技術,醫生能精準避開血管,清晰掌握肝內外膽管的走向和擴張程度,并選擇擴張最為明顯的膽管作為穿刺目標,還可在操作過程中動態觀察穿刺全過程,確保手術安全、準確。
簡單來說,是在彩超實時影像“導航” 下,避開肝內血管,鎖定擴張最顯著的膽管(直徑≥4mm 即可穿刺),將細如發絲的引流管置入梗阻上方的膽管。讓淤積的膽汁繞過癌腫堵塞點,通過體外引流袋排出。
哪些患者適合該手術方式
該方式適用于多種膽道梗阻情況,如:
1.晚期腫瘤(如胰頭癌、膽管癌)的姑息治療;
2.深度黃疸患者的術前準備;
3.急性膽道感染需緊急減壓;
4.良性膽道狹窄或術后吻合口狹窄。
對于胃癌肝門部轉移的特殊病例,超聲還能實時評估腫瘤與膽管的侵犯關系,避免穿刺針誤入癌灶導致出血或轉移播散。術后引流的膽汁性狀(如墨綠色粘稠液提示淤積時間長)也為判斷解除梗阻程度提供了直觀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