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是一位辦公室職員,平時的工作壓力很大,加班熬夜就像家常便飯一樣。然而最近一周,他發現自己臉頰兩側“掛鉤”處很疼,張口說話、咀嚼食物等很不方便,嘴張的越大越不舒服,同時偶爾還會發出咯噔得響聲。這種疼痛嚴重影響了小明的生活質量,只好來我院就診,接診醫生對其進行了顳下頜關節的觸診、張口度和閉口運動等的觀察,根據經驗考慮是顳下頜關節紊亂病,為了明確診斷和發生程度,需要影像學的輔助,建議行顳下頜關節磁共振檢查,醫學影像部磁共振室主任趙森為小明進行磁共振檢查,檢查中發現小明關節盤前不完全性移位,關節盤運動后呈現可復性盤前移位。根據檢查結果確診小明患上了顳下頜關節紊亂病,并根據小明顳下頜關節紊亂病的精確分型進行精準治療,很快小明就恢復了自由的張嘴,享受美食,笑容也回到了他的臉上。
顳下頜關節是哪?
顳下頜關節紊亂病是什么?
顳下頜關節位于人體頭部兩側,連接著下頜骨(俗稱下巴骨)與顱骨。它處在外耳道前方,耳屏的前下方,當你輕輕張嘴、閉嘴時,當你輕輕張嘴、閉嘴時,可以用手指觸摸到這個部位有輕微的活動,那就是顳下頜關節在運動。
顳下頜關節紊亂病是口腔頜面部極為常見的多發病,它并非某一種單一疾病,而是一組累及顳下頜關節與咀嚼肌系統,且呈現相似臨床癥狀的病癥統稱。顳下頜關節紊亂病具有三大主要臨床表現:
1.顳下頜關節區疼痛。
2.關節彈響與雜音、張口受限。
3.睡眠障礙、焦慮抑郁等。
顳下頜關節紊亂病的病因復雜,致病因素主要有咬合因素、肌群功能紊亂、精神心理因素、創傷因素、關節負荷過重因素如夜磨牙和緊咬牙、炎癥免疫因素、關節解剖因素,此外,寒冷刺激、不良姿勢、不良習慣等都與顳下頜關節紊亂病的發病有關。
如何判斷是否患病
隨著醫學技術的進步,我們對病情的診斷也更加科學了,在這里不得不提到磁共振。當我們在生活中出現開口、閉口困難,在進食、張口時出現面部疼痛,發現面頰兩側不對稱,有時還伴有頭疼等癥狀,就需要考慮患顳下頜關節紊亂病的可能。然而我們需要進一步確診,此時可以借助磁共振檢查,通過磁共振檢查,可以直觀地顯示顳下頜關節盤的形態、位置及性質,髁突及顳骨骨質、顳下頜關節相關肌肉病變和顳下頜關節腔積液及盤后附著組織情況,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磁共振的動態成像功能為顳下頜關節紊亂病的診斷打開新視野,可以動態顯示顳下頜關節運動過程。此外,磁共振的無輻射性徹底消除患者對輻射危害的擔憂,使得較為頻繁的復查成為可能,也為醫生在此病治療中的方案優化提供堅實可靠的影像學依據。
醫生說
趙森介紹,顳下頜關節紊亂病雖然很復雜,但是通過磁共振檢查,可以對顳下頜關節紊亂病進行準確的分型,幫助臨床進行針對性治療方法,以幫助患者緩解疼痛,恢復關節功能。早發現、早治療,擺脫顳下頜關節紊亂病困擾,讓你有口能開,笑口常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