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河南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官方網站!
頭暈!天旋地轉——竟是“耳石癥”在作怪~
作者:河南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來源:河南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發布時間:2024-11-11 09:11:04瀏覽:2955

 今年55歲的王叔叔在家洗澡時,突然感到天旋地轉,還伴有惡心嘔吐。他趕忙坐下,過了一會兒癥狀消失。王叔叔平時血壓正常,對于這突如其來的眩暈感到十分費解,心想會不會是忙累了導致血壓升高,又或者是頸椎病犯了。于是,他趕緊躺在床上休息。然而,當他向右翻身側臥時,眩暈感再度出現,他立刻平躺過來,十幾秒鐘后逐漸恢復。在家休息了兩三天,王叔叔發現,只要從坐位變為臥位,或者臥位從左側向右側翻身,就會出現天旋地轉的眩暈。這可把王叔叔嚇壞了,晚上睡覺都不敢側身,站著時坐下也小心翼翼,生怕一不小心又出現眩暈。此時,王叔叔擔心自己是不是得了腦血栓、腦出血之類的大病,趕緊叫上家屬來到我院就診。

  神經內科二病區主任李曉暉接診了王叔叔。患者主訴是由體位變化誘發的眩暈,持續時間短,與體位變化無關的發作性眩暈或頭暈以及持續性頭暈不同,比如梅尼埃綜合征、前庭神經炎、供血不足等。李曉暉為患者做了 Dix-Hallpike 試驗,結果顯示向右側有快相向地的眼震,持續約20秒鐘,診斷為右側后半規管耳石癥。隨后,李曉暉為王叔叔做了右側后半規管的 Epley法復位,眩暈立刻消失。

 

什么是耳石癥

  耳石癥,乍一聽以為是耳朵里面長了結石,又或者是耵聹(就是所謂的耳屎)過多導致的,但實際上它可沒有那么簡單。耳石癥真正的名稱是“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癥”,看到這一連串的名字,您是否感覺暈暈的?

  其實耳石癥的出現和人體耳內的“半規管”有關系,這是一種人體平衡的感受器官,在它的表面膠質膜依附著微小的碳酸鈣結晶,這些小結晶俗稱為“耳石”。當耳石從膠質膜上脫落之后,從橢圓囊脫落到半規管,就會隨著內耳里的淋巴流動而運動,從而刺激半規管的毛細胞,導致機體產生強烈的眩暈感。一般情況下,耳石脫落主要是和患者的年齡、外傷、過度疲勞、噪音、感染等因素有關。

耳石癥的鑒別

  1.后循環缺血。后循環缺血多是因為高齡、高血壓、糖尿病或高血脂等危險因素引起的大腦后循環血管狹窄所致。出現眩暈,惡心嘔吐,可伴有一側肢體無力麻木,言語不利等癥狀,多持續數分鐘,一般不超過1小時可緩解,如果持續1小時以上,可能會演變成急性腦梗死。

  2.頸源性頭暈。頸源性頭暈的發作與頸部運動有關,往往是頭位轉動到某一個角度的時候出現,導致的暈,主要是頭昏不適,不太會出現明顯的天旋地轉,多伴有頸部不適。 

  3.梅尼埃氏病。好發于30~50歲,典型癥狀為發作性眩暈,伴耳鳴、耳脹滿感和眼球震顫。眩暈常突然發作,與頭位變化無關,嚴重時伴惡心嘔吐,面色蒼白、出汗、心慌等植物神經刺激癥狀。發作多持續20分鐘到1小時,又易反復發作。每次發作后,聽力就會出現下降,久而久之導致完全耳聾。

耳石癥的復位治療

  李曉暉介紹,耳石癥以復位治療為主要手段,臨床上后半規管耳石癥的復位方法是Epley法,水平半規管耳石癥Gufoni法及Barbecue法手法復位。其中Epley法具體如下:

  1.患者取坐位,頭向右側轉45°;

  2.保持該頭位,使患者躺下頭部呈懸垂位30°,患者取坐位,頭向右側轉側轉45°;

  3.患者頭緩慢向左側旋轉45°,頭部呈懸垂位30°保持2分鐘;

  4.患者坐起,低頭30°,保持15-20分鐘。

 

  李曉暉提醒大家,耳石癥雖然不會危及生命,但是視物旋轉、頭暈癥狀也不能忽視,不僅會讓患者產生緊張感,同時在從事某些高危作業、開車時,一瞬間的眩暈也有可能出現危險。所以,在病發后需積極配合醫生進行治療,有效減輕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