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河南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官方網站!
醫療在線丨小球囊VS“天下第一痛”
作者:疼痛科來源:河南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發布時間:2020-12-23 11:39:16瀏覽:4790

  兩個月來,崔女士的生活又陷入了水深火熱之中。不能吃飯,不敢洗臉,不敢刷牙,一個字——痛!什么原因呢?原來是號稱“天下第一痛”的三叉神經痛又犯了。

什么是三叉神經痛?

  三叉神經痛是指發生在顏面部的一種反復發作的短暫性、陣發性劇痛,可表現為電擊樣、刀割樣、槍擊樣、撕裂樣等劇烈疼痛,發作期即使對臉部很輕微的刺激,比如洗臉、刷牙、說話、吃飯等均可誘發劇烈的疼痛。隨著病情的進展,發作的頻次越來越高,疼痛的程度越來越重,疼痛的時間也越來越長。多數三叉神經痛發病于40歲左右,且多發生于中老年人群,女性較多。

  崔女士深受三叉神經痛的困擾已經十年了。初發病時,口服藥物可以明顯緩解疼痛,但隨著時間的延長,藥物效用越來越低,用藥量逐漸增加,藥物不良反應逐漸顯現。兩個月前崔女士左側鼻翼旁、下眼瞼以下部位出現跳痛,加重時自覺面部腫脹,口服藥物疼痛無明顯改善,洗臉、刷牙、吃飯、飲水均可誘發劇烈疼痛。崔女士的生活再次陷入谷底,為了徹底解除這種痛苦,慕名來到我院就診,門診以“左側三叉神經痛”為診斷收入疼痛科,科室主任楊振玲帶領科室人員經過反復討論后,決定采用“經皮穿刺三叉神經節微球囊壓迫毀損術”為崔女士治療。

穿刺針進入麥氏囊

  在充分的術前評估后,楊振玲為患者施行了該手術?;颊呷楹?,在患側口角水平外側2.5cm、上方0.5cm進針,選擇同側瞳孔內側緣和顴弓中點兩個點作為參考,在C臂機透視下,根據顳下頜關節、上頜骨體、前顱窩底、顳骨巖部、斜坡等骨性標志,找到手術穿刺的“靶心”——卵圓孔,其深部即為三叉神經半月節所在的硬膜腔隙(Meckel腔)。穿刺針抵達卵圓孔后,拔出針芯,沿針鞘置入球囊導管,進入卵圓孔內深度約1.5cm,刺破Meckel腔。開始向球囊注射造影劑,當球囊在后床突附近充盈形成凸向后顱窩的梨形時,提示球囊已進入三叉神經節,并已產生有效的壓迫。壓迫大約2分鐘后,球囊導管撤出,手術順利完成。整個手術30分鐘左右,術中幾乎沒有出血,也沒有傷口,只有一個不起眼的針孔,患者全程無痛苦。術后崔女士恢復順利,豎著大拇指直夸手術做得好,自己的面部終于不痛了,高高興興出院回家了。

  楊振玲介紹,“經皮穿刺三叉神經節微球囊壓迫毀損術”近年在國內興起且技術逐漸成熟,也稱“針尖內的手術”。此手術只需在患者口角外側2.5厘米處進針,在DSA引導下穿刺至卵圓孔,導管頭端穿刺至半月節,拔出針芯,導入球囊,注入造影劑“充盈”球囊數分鐘,就可以讓三叉神經的感覺神經纖維“失活”,達到“止痛”的效果。對于高齡、身體素質差、面部疼痛范圍大的患者來說,“經皮穿刺三叉神經節微球囊壓迫毀損術”是目前首選的微創手術治療方式之一。

  “經皮穿刺三叉神經節微球囊壓迫毀損術”相較于傳統的三叉神經射頻術、微血管減壓手術等,由于在全麻下完成,排除了其他經皮穿刺固有的疼痛不適及精神壓力,具有安全、無痛、高效、復發率低、術后恢復快、手術時間短、費用低等特點。一般患者3~5天即可出院。患者接受度及滿意度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