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院胸外科收治多例食管癌患者,有早期患者也有晚期患者,開展的治療方式也多種多樣,高昂的治療費用及不良的預后是食管癌患者所面臨的現實問題。如何更好地做好食管癌防癌普查、提高早期篩查率、選擇最佳的治療及提高食管癌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質量成為胸外科醫生亟待解決的問題。今天我們就請胸外科副主任張國瑜帶大家了解一下食管癌。
張國瑜解釋道,食管癌,又稱食道癌,是指食管鱗狀上皮或腺上皮的異常增生所形成的惡性病變。食管癌的人群分布與年齡、性別、職業、種族、地域、生活環境、飲食生活習慣、遺傳易感性等有一定關系。
引起食管癌的病因有哪些?
1.化學病因。亞硝胺,這類化合物及其前體分布很廣,可在體內、外形成,致癌性強。在高發區人們的膳食、飲水甚至患者的唾液中,測亞硝酸鹽含量均遠高于低發區。
2.生物性病因。真菌,在某些高發區的糧食中,食管癌患者的上消化道中或切除的食管癌標本中,均能分離出多種真菌,其中某些真菌有致癌作用。有些真菌能促使亞硝胺及其前體的形成,促進癌腫的發生。
3.缺乏維生素。缺乏維生素A、維生素B2、維生素C以及動物蛋白、新鮮蔬菜、水果攝入不足,是食管癌高發區的一個共同特點。
4.煙、酒、熱食、熱飲、口腔不潔等因素。長期飲烈性酒、嗜好吸煙,食物過硬、過熱、進食過快,引起慢性刺激、炎癥、創傷或口腔不潔、齲齒等均可能與食管癌的發生有關。
5.食管癌遺傳易感因素。
食管癌高危因素有哪些?
高危年齡組:45~65歲的中老年人發病幾率最大,是食管癌的高發年齡。
有家族史的遺傳易感人群:食管癌高發區存在著明顯的家族聚集現象。
患有食管癌前期病變和癌前疾患的人群:食管癌前病變有食管上皮增生。食管癌前疾患有賁門失弛緩癥、食管憩室、食管裂孔疝和食管化學燒傷等。
食管癌手術后患者:食管癌常多點發生,其癌灶周圍有廣泛的上皮細胞增生改變,即癌前期病變。手術后復發,往往都是這些上皮增生病灶在致癌因素的作用下發生癌變。所以,食管癌手術后患者也屬于高危人群,應定期接受檢查。
怎樣預防食管癌?
食管癌目前尚無明確的預防方法,有以下幾點可供參考:
1.調整生活方式:避免使用含亞硝酸鹽的食物及水源,倡導戒煙戒酒,少吃熱食熱飲,保持口腔衛生;
2.合理膳食,多樣化飲食,補充維生???;
3.處于食管癌高發區(河南、河北、廣東、山西、江蘇、四川等地)和有食管癌家族史的人群更應該警惕,避免接觸誘發因素,且應定期體檢(胃腸鏡)。
關于食管癌的治療
張國瑜說,食管癌的治療方面,近年來微創食管切除(MIE)因避免開胸和/或開腹,減少術后肺部感染,縮短住院時間而廣為開展。內鏡切除(ER),包括內鏡下黏膜切除術和內鏡黏膜下剝脫術(ESD),已成為上消化道表淺腫瘤(GI)的標準治療術式。目前認為:
1.早期食管癌的生存率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在淋巴結轉移及遠處轉移前的腫瘤完整切除,手術一直是治療的金標準。
2.淋巴結受累高風險有關的因素有:腫瘤尺寸較大、有較深的浸潤、淋巴管受累、鱗狀細胞型、低分化程度,應行手術治療,或予以輔助放化療。
3.低風險病變的患者(<2cm、HGD或T1a,無淋巴管浸潤或神經侵襲,具有高級別的淋巴細胞浸潤)淋巴結受累的風險非常低,單獨使用內鏡下治療會有良好的效果。食管癌的治療取決于患者的特點(包括體質)和腫瘤,主要是TNM分期;早期腫瘤可能適合內鏡下切除,而局部晚期癌癥則可采用化療、放化療、手術切除或聯合治療。對不適合手術治療的食管癌患者進行全身化療。多學科評估和治療計劃的確定已被證明可以改善食管癌的臨床決策,并且應該是強制性的。
我院多學科團隊能夠根據患者的臨床腫瘤分期、亞位點和組織學、性能狀態及合并癥情況,制定具體的、科學的、規范的治療計劃,使患者得到最有效的治療。
最后,張國瑜溫馨提醒大家:重視食管癌的早期信號,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可顯著延長患者的生命,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平時要戒煙限酒,少吃腌制食物,控制食物溫度,細嚼慢咽,少熬夜,可減少食管癌的發生。具有患食管癌高危因素的人群體檢一定要加上胃鏡檢查,如不幸罹患食管癌一定要進行正規的治療。
本期專家
張國瑜
副主任醫師 副教授 研究生導師
胸外科副主任,醫學博士。中國抗癌協會會員,中國醫藥教育協會胸外科專業委員會委員,河南省醫師協會胸心血管外科分會委員。擅長胸心血管外科良惡性腫瘤,膿胸、胸壁畸形、胸部復雜性外傷、先心病、瓣膜病、冠心病的診斷與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