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河南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官方網站!
醫療在線丨多學科聯合救治,讓“不普通”成為“普通”
作者:網站管理員來源:婦科發布時間:2020-07-14 18:09:46瀏覽:3432

  6月27日,手術室里,婦科醫務人員有條不紊地進行著一臺“普通”的子宮內膜癌的分期手術,但是整個手術同時牽動著心血管內科、心血管外科、重癥醫學部、麻醉與圍術期醫學科醫護人員的心,因為這臺“普通”的手術“不普通”。

  患者49歲,因陰道不規則出血持續一個多月,在當地醫院行“診刮術”時發現子宮內膜癌。家人帶其到我院就診,經婦科主任張圓圓精心細致的評估,完善相關檢查后,考慮子宮內膜癌早期。對于早期的患者,手術治療為首選治療方案,全面分期手術是國際指南的標準術式,手術方式非常成熟。所以說這臺子宮內膜癌手術是“普通”的。

 

  入院后,患者說她的心臟從出生就不好,有個地方沒長全,20多年前,醫生就建議修補心臟,但是因為未引起足夠重視,一直沒有手術修補。經過系統檢查,張圓圓發現該患者室間隔缺損,屬于最常見的先天性心臟病類型,但是到了她這個年紀依然沒有手術治療的,卻是罕見,同時該患者心電圖顯示為完全性左束支傳導阻滯。也就是說這位患者不但心臟結構有問題、傳導也有問題,就像汽車的發動機,不僅發動機的構造出現了異常,導電也出現了異常。任何一個問題都會導致汽車的故障,何況兩個問題同時存在。風險之大,可想而知,這是該項手術“不普通”的原因。

  患者先天性心臟病從未治療過,這為手術帶來了極大的難度和挑戰。為了給患者提供最佳的治療方案,張圓圓組織婦科全體醫務人員一方面進行術前討論,制定詳細的手術方案和應對突發情況的措施,另一方面邀請心血管內科、心血管外科、重癥醫學部、麻醉與圍術期醫學科綜合評估患者是否能夠耐受手術,討論術前、術中、術后可能存在的風險及應對措施,使患者和家屬能夠充分認識和理解手術風險,積極配合治療。在各個兄弟科室和職能部門的幫助和支持下,張圓圓帶領其團隊成功為患者實施了子宮內膜癌手術,歷時一個半小時,手術順利。通過一段時間的精心治療和護理,患者康復良好,現已出院。目前正在積極準備后續抗腫瘤治療及心臟手術。

  張圓圓介紹,心臟的左心室和右心室之間的間隔叫室間隔,就像兩個房子中間有一堵墻一樣,正常人的這堵墻是完整的,如果在胎兒心臟發育的過程中因為某些原因導致室間隔發育不完全,上面有窟窿,就叫室間隔缺損。一般來說,發現之后,應盡早手術。如果時間長了,會導致左心室擴大、心功能受損、肺動脈高壓,患者出現缺氧、發紺,危及生命。

  目前我院通過多學科專家組協作診療模式,實現了以患者為中心、以多學科專家組為依托,通過團隊合作,為患者設計最佳診療方案,形成一體化的診治模式,保障患者得到規范化、個體化的最佳診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