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排放強度

  • 人民日報:我國工業節能減碳技術發展迅速 碳排放強度持續下降

    構建綠色低碳的工業體系,不僅是實現應對氣候變化目標的必要手段,對工業可持續發展同樣意義重大。近年來,得益于不斷完善的頂層設計和針對不同重點領域形成的多維度、全覆蓋的工業低碳發展體系,我國工業節能減碳取 ... ...
    2021-2-1 10:41
  • 影響不容忽視:“碳中和”如何推進?

    近年來,為了遏制全球氣候變暖,各國攜手致力于碳中和工作。2020年12月16-18日,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我國政府提出2021年要抓好的八項重點任務,而“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位列其中,重申我國二氧化碳的排放力 ... ...
    2021-1-30 15:45
  • 碳排放權交易按下能源轉型“加速鍵”

      《辦法》明確指出溫室氣體重點排放單位以及符合國家有關交易規則的機構和個人是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交易主體,并將確保碳排放數據真實性和準確性的責任壓實到企業,力圖通過市場倒逼機制,鼓勵增加碳減排的投 ... ...
    2021-1-12 10:55
  • 跨國石油公司爭相宣布“凈零”排放,埃克森美孚落后

    埃克森美孚(ExxonMobil)日前宣布,計劃在未來五年內進一步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根據這一計劃,埃克森公司2025年上游排放強度下降15-20%;甲烷排放強度下降40-50%;燃燒強度下降35-45%;到2030年實現行業領先的溫室氣 ... ...
    2021-1-5 13:14
  • 外交部與生態環境部共同舉辦習近平主席出席氣候雄心峰會媒體吹風會

        2020年12月15日,外交部和生態環境部共同舉行習近平主席出席氣候雄心峰會媒體吹風會。外交部條約法律司司長賈桂德和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司長李高就習近平主席出席氣候雄心峰會并發表重要講話答記者問。 ... ...
    2020-12-15 16:48
  • 專家訪談 | 雷宇:以城市為單元的精細管理助力我國大氣污染防治及協同應對氣候變化

    在經濟快速發展和城市化進程快速推進的背景下,我國面臨著來自空氣污染和氣候變化的雙重挑戰。城市是政策落地實施的基本單元,是實現碳排放達峰和空氣質量達標的關鍵。近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第七十五屆聯大一般性辯 ... ...
    2020-12-7 08:04
  • 福建省生態環境廳關于做好2020年度碳排放配額預分配工作的通知

    各設區市生態環境局,平潭綜合實驗區自然資源與生態環境局:為進一步發揮碳市場機制作用,扎實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推進綠色金融發展,鼓勵企業強化碳資產管理,根據《福建省碳排放配額管理實施細則( ... ...
    2020-12-4 16:57
  • 電力將唱主角——各方專家探討能源系統碳減排路徑

    核心提示 《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明確提出推進能源革命,建設智慧能源系統,提升新能源消納和存儲能力,推動能源清潔低碳安全高效利用,降低碳排放強度 ... ...
    2020-12-1 13:02
  • ?2060年中國“碳中和”目標的路徑、機遇與挑戰

    2020年9月22日,在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我國將爭取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目前我國的年碳排放量約為160億噸,簡言之,就是要在40年間使我國的凈排放從100億噸變為0億噸。我國擁有 ... ...
    2020-11-20 16:20
  • 推進碳排放權市場化交易 |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全文)

    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2020年10月29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通過)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 ... ...
    2020-11-3 19:07
  • 構建“新”能源體制是“十四五”我國可再生能源發展的關鍵”

    2020年9月22日,總書記在聯合國大會上提出我國將努力在2060年實現“碳中和”,在全世界引起重大反響。這不僅給可再生能源發展提供了新的壓力和動力,同時進一步明確了我國能源轉型方向是低碳和零碳能源,經濟轉型的 ... ...
    2020-10-11 11:16
  • 寧夏強化推進應對氣候變化和碳減排工作

      9月4日,記者從寧夏回族自治區應對氣候變化及節能減排工作領導小組了解到,當前寧夏應對氣候變化和碳減排工作形勢嚴峻,完成“十三五”目標任務艱巨,各地應對氣候變化工作的力度亟待加強,強化管控措施,形成協 ... ...
    2020-9-7 09:49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