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解讀丨《山東省中深層地熱能利用碳匯碳普惠 方法學》《山東省淺層地熱能利用碳匯 碳普惠方法學》

2025-9-11 10:45 來源: 山東省生態環境廳

近日,省生態環境廳、省自然資源廳聯合發布《山東省中深層地熱能利用碳匯碳普惠方法學》《山東省淺層地熱能利用碳匯碳普惠方法學》(以下簡稱《方法學》),山東省煤田地質規劃勘察研究院魯孟勝研究員對《方法學》進行了解讀,具體如下。

地熱能是一種清潔低碳、分布廣泛、資源豐富、安全優質的可再生新型能源,其開發利用具有供能持續穩定、循環利用高效等特點,可有效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推動經濟社會綠色低碳發展。山東省擁有豐富的地熱資源,《方法學》編制立足于山東省地熱能發展實際,為地熱能開發項目的可測算、可報告、可核查提供了方法遵循,旨在通過完善碳普惠體系,引導社會各界積極參與地熱能開發利用。《方法學》主要特點如下:

一是創新基準線情景與額外性豁免機制。既有建筑采用原供能方式(化石燃料或電力)為基準;淺層地熱能利用項目以新建建筑國家能耗限值為基準線情景,中深層地熱能利用項目以化石燃料供熱為基準線情景。基于地熱能項目高投資、長回收期及生態價值屬性,豁免額外性論證,降低參與門檻,激發市場主體積極性。二是靈活可調的計入期與動態更新機制。采用“7年+可續期兩次”模式,兼顧項目長期效益與階段性評估需求,支持持續減排貢獻。同時,要求每次續期重新論證基準線,并采用生態環境部最新電網排放因子及能耗指標,確保核算結果與時俱進。三是精細化減排量核算體系。供熱系統區分化石燃料替代與電熱替代,制冷系統細化既有建筑與新建建筑能耗指標,覆蓋全場景減排路徑。

綜上所述,開發地熱能利用碳匯碳普惠項目,對于促進能源領域碳減排具有重要意義。《方法學》的出臺,一是激活存量資源。山東省作為地熱資源大省,方法學為既有地熱能利用項目提供碳資產開發通道。二是引導新建項目。通過將新建建筑基準線與國家能耗標準掛鉤,促使建設單位主動采用地熱能以滿足更高能效要求,形成政策—市場雙向驅動。三是數據保障。引入制冷、供熱碳排放因子等關鍵參數,精準量化能效提升貢獻;提供國家級熱力排放因子、化石燃料碳含量等缺省值,解決數據缺失難題,提升方法普適性,為山東省地熱能利用項目的設計、申請、減排量核算等提供了科學規范的指導,推動可再生能源利用,助力“雙碳”目標實現。

最新評論

碳市場行情進入碳行情頻道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