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強優良生態產品供給能力

2025-8-19 09:49 來源: 人民日報 |作者: 胡軍

2005年8月15日,習近平同志到浙江安吉余村考察調研,首次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20年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不斷豐富完善,深刻反映了我們黨對生態文明建設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乃至人類社會發展規律認識的深化。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是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重要路徑。新時代以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深入人心,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不斷健全和完善。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增強生態產品生產能力”。黨的十九大把“增強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意識”寫入新修訂的黨章。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建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完善生態保護補償制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加快完善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體制機制。”

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引領和推動下,各地區、各有關部門緊密協作,聚焦生態產品價值實現開展一系列工作。2017年至2025年3月,生態環境部先后命名572個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和240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財政部安排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資金,積極推進深化生態保護補償制度改革;自然資源部發布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典型案例;等等。

只有守好青山綠水,才能使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今年六五環境日期間,生態環境部發布的《2024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全國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環境安全形勢保持穩定。今年3月,自然資源部發布的《2024年中國自然資源公報》顯示,我國人工林保存面積、草地面積均居世界第一。在全球森林資源持續減少的背景下,我國實現森林面積和森林蓄積連續多年“雙增長”,高質量發展的綠色底色更加鮮明。

生態產品價值實現,一頭連著綠水青山,一頭系著金山銀山,中間是不斷涌動的創新活力、澎湃的市場需求和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從閩贛的林業碳匯到西北的荒漠光伏,從云貴的民族文化到東北的冰雪經濟,從茶產業、花卉產業到觀鳥經濟、林下經濟,從賣風景、賣空氣到“賣”生活、“賣”文化,生態產品經營開發模式不斷創新,市場交易體系逐步建立,生態保護補償機制日益健全,一場以生態為本色、產業為紐帶、創新為引擎的綠色革命正在中華大地蓬勃展開。

同時要看到,與人民群眾的美好生活需要相比,與高質量發展的現實需要相比,當前對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基礎理論、技術方法和政策體系等重大問題的研究還有待進一步加強。“十五五”時期是我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關鍵階段,是實現全面綠色轉型的重要窗口期,要進一步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和創新,突破制度障礙,有效破除主體參與度不夠、市場接受度不高、要素匹配不足等瓶頸制約。

從頂層設計看,要統籌好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的關系,“兩手”協同發力,有效破除市場壁壘、提升要素流動效率、增強規則統一性,提高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活力與效率。從地方實踐看,要堅持創新驅動與因地制宜,立足本地特色,探索多元化、個性化的轉化模式,避免一哄而上、盲目發展、“內卷式”競爭和低水平重復建設。從區域協調和城鄉融合看,要推動區域間供需精準對接,加強協同治理,暢通要素流動,建立以生態產品為連接的融合發展機制,推動全社會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大合唱”。

(作者為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研究中心主任)

最新評論

碳市場行情進入碳行情頻道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