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技術標準創新基地(乳業)(以下簡稱“乳業創新基地”)2023年度大會綠色低碳專題會議于10月25日下午舉行。本次會議由乳業創新基地秘書處承擔單位蒙牛集團舉辦,國家碳達峰
碳中和標準化總體組組長馬林聰主持,圍繞主題“乳業
碳排放標準建設及綠色低碳發展”,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戰略規劃部主任柴麒敏、中國標準化研究院資源環境研究分院院長林翎、生態環境部環境標準研究所副所長王海燕等9位領導和專家分別作了專題報告,從標準建設、應用、創新以及對雙碳的影響等維度深度賦能與會行業工作者,推動中國乳業邁向綠色低碳發展新階段。
乳業綠色低碳發展與牧場、包裝、
運輸等產業鏈上下游降碳行動息息相關,作為中間關鍵的生產加工環節,乳制品加工企業肩負著乳業碳中和重任。蒙牛作為中國領軍乳企、全球乳業8強,緊跟國家“雙碳”形勢,結合“再創一個新蒙牛”發展戰略,設定“力爭2030年前碳達峰,2050年前碳中和”的雙碳戰略目標,并圍繞生產、原奶、包裝、運輸、產品以及碳抵消6個環節,制定15大關鍵舉措,明確降碳路徑,分三個階段持續推動綠色低碳發展。
乳業全生命周期溫室氣體排放涉及范圍1、范圍2和范圍3,結合國內
節能降碳技術進步以及行業發展狀況,蒙牛按照盧敏放總裁提出的“雙碳要有方法論、有策略、有規劃、有試點、有過程,形成體系,穩步推進”的方針,分類有序實施溫室氣體管理。
在范圍1、范圍2方面,蒙牛聚焦于工廠端生產加工環節減碳,將提升產能利用率、提高生產能源利用率、回收富余能源及優化能源結構四個方面視為生產環節減碳的核心內容,并作為短期快速推進任務,力爭在2030年前實現碳排放總量達峰,產品碳排放強度持續下降。
近年來,蒙牛積極通過管理系統化、技術多元化雙管齊下實現生產環節節能降碳。
管理上,蒙牛充分應用國內外碳排放、能源相關標準、指南,探索適用性內化路徑,設立高管帶隊的“雙碳”行動推進小組,統籌協調重大
政策和戰略規劃;應用TPM工具方法,組建節能降碳團隊實施綠色低碳精益管理;推動ISO 50001能源管理體系
認證,實現自有工廠100%全覆蓋;搭建碳排放“DATA”四維數據系統,編制蒙牛碳排放核算指南,形成“1+4”碳排放
MRV體系,實現“核算標準化、標準化核算”,確保碳排放數據質量可控,夯實碳排放管理基礎。
技術上,秉承“降能耗,增綠值”的理念,圍繞“探索—試點—推廣”的思路,推動節能降碳新技術應用。自雙碳行動啟動以來,已內部探索并輸出200余項節能節水技術和8項節能降碳新技術,實施鍋爐柔性化技術改造、空壓系統供需匹配、廢熱回收利用、設備待機清洗時間優化等節能改造項目107項,可實現年節能約3萬噸標準煤,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8萬噸。
在能源綠色低碳化方面,蒙牛注重從源頭降碳,積極推動綠色能源應用。根據自身運營情況和地區條件推廣分布式光伏,提升裝機容量,并通過沼氣回收、綠色能源外購等措施優化能源結構。截至2022年底,蒙牛太陽能光伏裝機容量超過14.6MW,同比增加8.96%,獲批27家國家級綠色工廠、1家國家級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蒙牛還設定了可再生能源利用目標:計劃至2025年底,光伏裝機容量較2022年增加40%。
在范圍3管理方面,蒙牛按照引導—協同—主導三個進程,聚焦牧場、包裝、運輸有序推進綠色低碳化。
牧場原奶端產生的碳排放是蒙牛價值鏈碳排放主要來源。蒙牛針對牧場開展
碳管理規劃,設計減碳路徑,包括調整飼料成分及結構、管理及優化牛群結構、優化糞便管理和提升牧場能源利用效率,并為牧場端提供減碳相關支持。在牧場節能減碳技術改造方面,鼓勵牧場減少燃煤鍋爐使用、升級節水系統、使用清潔能源替代傳統化石能源。截至2022年底,蒙牛共計推動合作牧場累計替換燃煤鍋爐57臺、采用節水措施71項、使用清潔能源項目30項,實現減碳約18萬噸。
蒙牛協同上游原奶重要供應商中國圣牧、現代牧業設立“雙碳”目標,在頂層設計和戰略規劃上將減碳融入原奶碳排管理和各運營環節,從腸道發酵、糞便管理、能源使用三大方面開展減碳措施。中國圣牧致力于打造“種養加減碳、農林草固碳”雙元驅動的綠色低碳生態圈,已做出與《巴黎協定》一致的降低全球氣候1.5度承諾,制定相應
減排路徑。2022年減碳成果顯著,每公斤奶碳排放量降至1.03千克,同比下降7.2%。
現代牧業創新糞污處理系統及循環利用模式,在實現低碳環保的同時減少了外購墊料和能源的使用,在糞污治理和能源綜合利用環節至少降低40%的碳排放。該模式作為優秀案例入選聯合國全球契約組織(UNGC)發布的《企業“碳中和”目標設定、行動及全球合作》。2022年,現代牧業單頭牛、單公斤原奶、單公斤校正乳的碳排放量分別比2021年降低4.8%、1.3%和1.4%。
包裝端碳排放也是乳品
碳足跡中不可忽視的影響,蒙牛踐行CGF黃金設計原則,遵循5R原則,積極與行業領先的包材供應商聯合研發低碳包裝,致力于通過選用可循環包材、包材減量化等措施踐行綠色包裝的設計與應用。目前,蒙牛已通過工藝升級,取消PET塑料材質瓶標,實現“減塑”;采用半透明白色瓶身設計,去除油墨使用,實現“減墨”;優化包材結構,將PS材質變更為PP材質,實現更“易回收”。
蒙牛承諾將在2025年實現技術上100%環保包裝材料的研發,力爭率行業之先實現低碳包裝覆蓋全產品線。2022年,蒙牛推出第一款優益C無標簽產品—蒙牛優益C0蔗糖,碳足跡減少約44.6%,符合消費品
論壇CGF黃金設計原則,并入選《黃金設計原則案例集》,成為減碳環保包裝的先行示范。
運輸端涉及上游原輔料運輸和下游產品運輸。蒙牛關注在物流運輸過程中的
碳減排,逐步升級物流車輛為電動車,替代使用生物質燃油,同時優化運輸物流結構,建立更加高效、低碳的物流體系。
一是采購綠色物流服務商,要求公路運輸服務商承諾新能源電動車的投入,在自然條件、運輸距離適當的區域增加新能源車輛的使用;二是采用集約化運輸方式,加快中長途貨物運輸“公轉鐵”“公轉水”,大力發展鐵水、公鐵、公水等多式聯運,提高鐵路、水路在綜合運輸中的承運比重,持續降低運輸能耗和碳排放強度;三是推廣城市電動貨車使用,鼓勵、推動城市物流合作商試點在部分地區使用新能源冷藏電動貨車,降低能源消耗,減少二氧化碳排放。
今年,蒙牛主流ESG評級繼續提升, MSCI評級提升至AA,成為國內評級最高的綜合型乳制品企業。此外,蒙牛的生物多樣性保護案例、減碳案例,也入選了聯合國COP15《企業生物多樣性保護案例集》、COP27《2022企業氣候行動案例集》,蒙牛還被納入標普全球發布的首期《可持續發展年鑒》,其綠色低碳發展獲得了各方高度認可。
未來,蒙牛將繼續錨定“30?50”企業雙碳目標,凝聚行業共識,外引內延,不斷探索創新,練好內功,嚴控生產端碳排放,做好引領,帶動產業鏈協同降碳,推動乳業綠色低碳發展,講好美麗中國新發展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