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高度重視應對氣候變化和生物多樣性養護問題

2023-10-30 16:18 來源: 中國發展網 |作者: 白雪

近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布的《中國的遠洋漁業發展》白皮書指出,中國堅持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實施公海自主休漁等重要舉措,不斷強化漁業資源養護,加強生態系統管理,重點關注氣候變化與生物多樣性養護,推進漁業資源長期可持續利用取得顯著成效。

白皮書指出,中國堅持資源長期可持續利用原則。漁業資源作為一種可再生資源,在科學評估的基礎上制定可捕量,是可持續利用資源的基礎。中國堅持走綠色可持續發展道路,正確處理漁業資源養護與開發利用的關系,一貫主張在科學評估的基礎上進行合理養護和長期可持續利用。支持中西太平洋漁業委員會、印度洋金槍魚委員會等相關區域漁業管理組織制定捕撈策略,科學管理漁業資源,控制總捕撈能力。嚴格遵守大西洋金槍魚養護國際委員會等區域漁業管理組織通過的捕撈限額制度和資源恢復計劃,有關魚種捕撈量長期控制在限額之內,支持配額及相關捕撈能力的合理轉讓。

其中,休漁是國際上漁業管理和資源養護的重要措施。據白皮書介紹,為促進公海漁業資源的養護和長期可持續利用,2020年中國在西南大西洋和東太平洋公海相關海域試行為期三個月的自主休漁,并于2021年開始正式實施。休漁期間,所有中國籍魷釣漁船、拖網漁船停止捕撈作業。2022年中國進一步將印度洋北部公海納入自主休漁范圍,休漁期間,中國籍魷釣漁船、燈光圍網漁船停止捕撈作業。自此,中國遠洋漁業參與作業的尚無區域漁業管理組織管轄的公海海域(或魚種)均已納入自主休漁范圍。

在推進漁業資源長期可持續利用方面,中國加強兼捕物種保護和管理。白皮書介紹,中國高度關注與目標物種相關的兼捕物種資源可持續問題,注重評估和監測兼捕物種資源狀況,鼓勵并參與信息采集和科學研究,切實保護鯊魚、蝠鲼、海龜、海鳥以及相關海洋哺乳動物。中國積極推動落實聯合國糧農組織《鯊魚養護和管理國際行動計劃》,嚴格遵守區域漁業管理組織關于鯊魚等物種的養護管理措施。中國制定實施《海龜保護行動計劃(2019-2033年)》,在全國范圍內對海龜保護管理工作進行統一部署。中國進一步加強海洋哺乳動物保護管理,要求遠洋漁船嚴格遵守區域漁業管理組織的養護管理措施,深入做好對海洋哺乳動物等兼捕物種的有效釋放、數據收集、信息報送、科學研究和監督管理。中國禁止公海大型流網作業,不批準新造雙拖網、單船大型有囊燈光圍網等破壞性作業漁船,積極開展生態和環境友好型漁船、漁具和捕撈技術的研發和應用,優化漁具選擇性,推廣魷釣漁業節能型集魚燈、金槍魚延繩釣生態型漁具漁法,研制防纏繞和可生物降解的金槍魚圍網人工集魚裝置,開展南極磷蝦漁業中降低海鳥損傷、有效釋放誤捕海洋哺乳動物等試驗,切實推動兼捕物種和珍稀瀕危物種保護。

同時,白皮書指出,中國高度重視應對氣候變化和生物多樣性養護問題,積極開展氣候變化對魚類等海洋生物的分布、洄游和種群再生能力的影響研究,以及氣候變化與漁業資源及其生態系統相互影響的研究和相關管理工作。2019年支持中西太平洋漁業委員會通過氣候變化研究提案,2022年支持印度洋金槍魚委員會通過在金槍魚漁業管理中關注氣候變化的提案。海洋生物多樣性與海洋生態系統保護和海洋可持續發展息息相關。中國作為主席國分兩個階段成功主持召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領導達成“昆明-蒙特利爾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積極參與國家管轄范圍以外區域海洋生物多樣性養護和可持續利用協定談判工作,為推動全球生物多樣性養護進程作出應有的貢獻。

此外,中國加大資源養護和國際履約支持力度。中國以推動漁業高質量發展為目標,構建與漁業資源養護和產業結構調整相協調的新時代漁業發展支持政策體系,推動漁業高質量發展,提高漁業現代化水平,構建漁業發展新格局。從“十四五”開始,取消對遠洋漁船的燃油補貼,支持建設漁業基礎公共設施、漁業綠色循環發展、漁業資源調查養護和國際履約能力提升等方面,履行國際公約養護國際漁業資源,開展漁業資源調查監測評估等活動,促進漁業資源的長期可持續利用,構建綠色可持續的遠洋漁業發展新格局。

最新評論

碳市場行情進入碳行情頻道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