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OkCarbon.com了解到,
碳交易與
碳匯交易等概念被引入中國后,一些不法分子認為可以利用碳匯概念賺錢,就成立了很多“碳匯公司”以及“碳匯林公司”,可這些所謂的公司所做的事都要么與碳匯無關,要么提供錯誤和虛假信息。還有一些人宣傳“碳匯林物種”“碳匯林苗木”等錯誤概念,誤導公眾,借機牟利,甚至有人利用碳匯非法集資,賭博和傳銷,使廣大投資者蒙受了巨大的損失。
2018年3月,發生在
深圳寶安前海龍光世紀大廈B座13樓歐中聯合詐騙案正式立案,以辛海為頭目的深圳前海歐中“碳匯易”資金盤傳銷項目創始團隊成員全部被抓,主犯辛海,男,利用三個身份證詐騙、分別是辛海,邱剛,林向東,其實都是都是同一個人,另外兩個主犯,一人為女,名叫諶啟玥;另一人為男,名字叫夏清明,三人共同策劃了這場騙局。據悉,深圳前海歐中聯“碳匯易”資金盤在去年開始在國內風生水起,歐中聯合的創始人辛海寫了一本書叫《把工作做到位》,這本書讓很多人成了他的擁躉。歐中聯在成立之初為了布局碳匯,向
湖南投資了100億的扶貧款,公司聲稱在岳陽、永州有700萬畝碳匯林,并產生了4000萬噸碳匯,該公司在啟動之前號稱給
北京環境交易所2.6億的保證金。但是在?2017年4月25日,北京環境交易所發布《北京環境交易所關于提示投資風險的公告》,公告澄清,北京環境交易所從未授權任何機構或個人開展代理交易業務。個別公司以北京環境交易所戰略會員、交易會員的名義,以高額回報為誘餌,吸引投資者進行“碳匯交易”,與北交所并無合作關系,并提醒廣大投資者提高警惕,避免上當受騙。
這場騙局從一開始就已經被人看穿,據悉,早在2017年3月,OkCarbon.com就提醒深圳前海歐中有傳銷詐騙嫌疑,提醒投資者警惕,現在該機構終于被曝光。?5月27日,北京環境交易所發布《關于取消前海歐中碳匯投資(深圳)有限公司交易會員資格的公告》,公告稱,北京環境交易所已于2017年4月25日取消前海歐中碳匯投資(深圳)有限公司交易會員資格。而歐中聯的資質在發改委
ccer根本查不到,在PPT上公布的四個碳匯項目,雖然可以查到,但只有幾百萬噸碳匯,而且并沒有歐中聯合或前海碳匯投資公司的名稱,無法證明是碳匯易的。最后在3月1日的碳匯易公眾平臺的《致碳匯易投資者的感謝信》中提到了這個4000萬噸碳匯,其實是委托碳匯易中介買賣的,并不是歐中聯合的碳匯。
事實上,自2017年1月9日部際聯席會議第三次會議對清理整頓各類交易場所“回頭看”工作作出部署以來,各地政府相繼行動,有關部門協同配合,針對國務院38號、37號文件和部際聯席會議第三次會議規定的相關
政策界限,對各地各類交易場所開展清理整頓,減少地方各類交易場所存在的違法違規
問題和風險隱患。這些打著碳交易旗號的虛假信息也從一定程度上說明碳交易
市場已經吸引越來越多的市場資本重視。甚至有人戲稱,全國嚴打虛假碳交易的時候,希望真的全國碳交易能蹭上熱點。
投資款正在陸續追回中,“碳匯易”投資者可盡快與深圳公安聯系并提交相關證據協助破案,追回投資款減少自己的損失。本次涉案資金規模巨大,單體資金額從幾千萬、幾百萬到1.2萬不等。為了挽回損失各地參與者都在形成微信互助群,搜集相關證據到深圳報案。
據媒體報道,歐中聯合公司其實沒有任何實力,公司僅有一個不到200平方的老辦公室,3個小間一個大廳,連員工還不到15人,所謂的注冊資金一個億,有可能是驗資完了抽走的虛金;公司其他的業務也看不到有在運營,所謂的幫助中小企業上市也是虛假的,因為沒發現公司根本沒有上市咨詢團隊;而拿來吹噓的三塊價值幾個億的牌照,其實只是幾塊普通牌子:公司的保險代理業務牌子,其實是有公司有保險經紀人資質的小公司都可以申請到;所謂公募基金牌照,只是塊基金銷售牌照,基金銷售公司都有這個牌子,根本不具備發行公募基金資質。還有它的跨境支付牌照,也只不過是一個會員證而已,根本不是主體資質牌照。
目前,歐中聯合碳匯易的會員已達十萬人,集資將近百億,有的個人投資數百萬人民幣,長時間的凍結導致人心不穩,部分省市的“會員”開始躁動,已經有人組團去深圳公司打聽下一步動作,投資者感覺很無奈但又毫無辦法。只能繼續等待碳匯易系統開盤,這種資金盤傳銷模式在好多行業都曾有過,大部分投資者在知道是資金盤傳銷的情況下還繼續進入,都是利用投資者的貪欲來達到目的。
深圳歐中聯合的碳匯易項目目前已經停滯,通過拉人頭得到的提成和所謂的“炒碳”理財收益已不能提取,資金全部凍結,據內部線人稱創始人辛海正在謀劃新機制,因目前中國國家發改委已經正式啟動全國碳交易市場的建設工作,假的“碳匯交易”已經不適應在國內發展,因此要有新的機制來變換玩法來把資金盤繼續玩下去,當然也不排除創始人已卷款逃到國外。
碳交易目前屬于特許經營業務,購買碳匯應到國家發改委指定的九家交易場所進行認購并過戶確權。作為一個運作機制復雜、尚在襁褓之中的的碳交易市場,其越來越突出的呈現出主體多元性、客體特殊性、利益復雜性、風險多重性、綜合市場性、信息不對稱性等特征。同時,面臨國家層面立法缺位,迫切需要主管部門和監管部門確立一套統一、系統化的風險監管法律保障機制。
碳圈不易,筆者再次提醒廣大投資者,面對明顯高于市場
行情的高額回報誘惑,一定要提高警惕,避免上當受騙。最后,引用北京市金融工作局今年三月發布的《北京市金融工作局關于參與交易場所交易活動的風險提示》內容,?“請廣大群眾樹立理性投資理念,自覺抵制各種誘惑,對“高額回報”的投資業務進行冷靜分析,避免上當受騙,守住血汗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