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氣候變化最重要的政治決策是需要多大努力來應對它。這樣的決策應建立在完整的風險評估基礎上。至少,我們必須考慮三個
問題:
1.人類正在如何影響氣候;
2.氣候對于人類活動的影響可能產生怎樣的變化,氣候變化反過來又會對人類產生怎樣的影響;
3.在氣候變化的背景下,人類的行為可能怎樣互相影響。
(1)人類影響氣候的行為是排放溫室氣體,溫室氣體吸收熱量從而使地球變暖。未來溫室氣體的排放量會增加還是減少主要取決于我們做出的
政策選擇,以及擴大我們選擇范圍的技術進步。根據當前的政策和趨勢,我們目前的最佳猜測是,未來幾十年溫室氣體的排放量將持續增加,然后平穩下來,或逐漸減少。這由兩個原因造成:政府沒有最大化地利用我們已經擁有的技術來降低排放量;技術發展不夠迅速,無法為政府提供未來需要的政策選擇。在最壞情況下,排放量將在整個21世紀持續增加。
(2)氣候將如何變化及其對人類的影響都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重要的是,要理解這種不確定性對我們不利,更有可能給我們帶來負面的影響。
對于任何排放路徑,全球氣溫和海平面上升的幅度都有較大的不確定性范圍。在高排放路徑情景下,預計到2100年全球氣溫上升3℃到7℃之間,最有可能上升5℃.然而,在這一路徑情景下,全球氣溫上升幅度低于3℃的可能性將隨著時間的推移變得微乎其微;而全球氣溫上升7℃的可能性卻在增加,在22世紀這一極端情況發生的概率可能超過50%。同樣的,目前全球海平面上升速度減緩的可能性非常??;也就是說,全球海平面上升必然會加快,唯一的問題是加快的速度是多少。本世紀全球海平面可能上升40厘米到1米之間;而巨大的冰蓋對全球變暖的延遲反應意味著全球海平面在更長的時期必將上升10米以上,我們只是不知道這會發生在幾百年還是幾千年之后。
看似微小的變化可能產生很大的影響,尤其是超過某些重要閾值時。農作物對高溫的耐受力有限;隨著氣候變暖,超過這些限制的可能性也不斷增加。這也是全球氣溫上升 4℃或更高可能對全球糧食安全造成極大風險的原因之一。人類對于高溫和潮濕雙重作用的耐受力也有限。雖然在目前的氣候條件下人們會死于熱應力,但是僅氣候條件本身極少或不會超過該耐受力的上限。全球氣溫上升 5 到 7℃時,炎熱地區就可能出現甚至能讓躺在陰涼處的人致命的氣候條件。氣候變化在某些地區可能導致更加極端的水資源短缺,而在另一些地區增加洪水的風險。沿海城市可能有海平面上升速度和程度的閾值,這些閾值是沿海城市能夠應對的;但是我們對這些閾值知之甚少。
(3)在氣候變化的情況下,人類之間可能的行為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據我們所知,人類文明的前一萬年氣候幾乎沒有變化;而到目前為止全球氣溫上升 0.8℃,正在給我們帶來嚴重的問題。較大程度的氣候變化似乎會給國家和國際安全帶來巨大的風險。極端的水資源短缺壓力和肥沃土地的競爭可能成為沖突的來源。從一些地區遷移可能更加成為一種必要,而非選擇;而且遷移的規模也可能是歷上前所未有的。國際社會提供人道主義支援的能力已經非常緊張,似乎有可能不堪重負。國家失敗的風險可能大幅增加,同時影響很多國家,甚至威脅到那些目前被認為發達而穩定的國家。
顯然,我們面臨著經濟損失和人員損失的巨大風險。如何對這些損失進行估值,既是倫理問題,又是經濟問題。
我們的氣候變化風險評估還遠非完美,但我們希望該評估能夠引發我們思考:此類評估是如何進行的,由誰進行評估,以及為了誰而進行評估。我們建議:
1) 應以評估國家安全或公共健康風險的方式評估氣候變化的風險。當我們思考如何保證國家安全時,我們總是考慮最糟糕的情景。氣候變化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加劇,這就意味著我們要有長遠的視角。我們可以首先確定要避免什么風險,然后詢問遇到該風險的可能性隨著時間的推移如何變化。在以上討論的三個方面,如果我們使用一致的指標,那么我們的風險評估就會得到改善,因為我們可以跟蹤專家觀點如何隨時間而變化。
2) 風險評估應有多個領域的專家參與其中。政策分析和能源專家應回答全球排放量最有可能的變化趨勢。政治領導者在確定我們希望避免什么風險方面應該發揮一定的作用;然后科學家對其發生的可能性進行評估。軍事戰略家要回答較高程度的氣候變化可能帶來什么安全風險,以及可以在多大程度上管理這些風險。
3) 風險評估應向最高層政府報告;最高層政府不僅僅指環境部長或規劃者。最重要的氣候變化問題的優先等級只能由政府領導做出決策。風險評估應該定期并持續地重復進行,這樣評估的任何變化趨勢都可以一目了然。
實事求是的風險評估并不是宿命論的借口。氣候的微小變化可能產生非常大的影響,同樣的道理也適用于政府政策、技術能力和金融監管。通過利用更清潔的能源并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政策措施可以直接降低排放量。同時,適當的激勵措施能夠促進清潔能源技術方面的投資,加快創新;這樣,我們未來就能落實新的政策。領導力能夠加快該良性循環,更充分地發揮我們的創造力,調用資源,實現承諾。如此一來,保護未來安全氣候的目標將不會遙不可及。